(2006年11月20日)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百忙之中出席“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及首次招聘月启动仪式,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共同召开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办发18号文件)和2006年中组部等十四部委《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十四部委8号文件)精神,总结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部署2007年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等学校狠抓落实,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现了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较大增长。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05年净增75万,增幅为22.2%。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截止到9月1日,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与2005年相比基本稳定,落实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有较大增长。 二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各部门和高等学校全面贯彻中办发18号文件精神,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层层狠抓落实。中组部、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对7省市进行了专项督查;部际联席会议各部门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出台了10多个工作文件,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中编办为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乡镇下达了5000名周转编制;劳动保障部为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毕业生积极开展培训、见习等多种服务;人事部门牵头启动了“三支一扶计划”;团中央等部门继续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财政部、教育部启动了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并出台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目前,已有26个省份制定了地方配套文件,25个省份为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减免助学贷款,一大批高校也都出台了奖励、表彰等鼓励措施。 三是各类招聘服务丰富多彩,就业市场有序发展。教育、人事、劳动保障三部门首次共同举办“200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网上联合招聘活动”。教育部通过“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等网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商务部等部门联合为毕业生举办了12场全国性大型网上招聘会;人事部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劳动保障部在全国主要城市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各省区就业主管部门举办了500多场较大规模现场招聘会和150多场较大规模网上招聘会。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速,全国93%的高校都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各高校千方百计收集需求信息,促进了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四是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有27个省份开展了就业评估,所有省份都把毕业生就业状况纳入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并与年度招生计划适度挂钩。例如,安徽省教育厅今年调减了低于全省就业率平均水平的6所高校的招生计划4130人。一大批高职高专院校自觉地以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注重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实施“双证书”制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适应市场和基层需求的能力明显提高。 五是毕业生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有关方面认真落实十四部委8号文件,加大了相关工作力度。劳动保障部门首次从今年9月1日开始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多种就业服务和帮助;民政部门将生活困难的毕业生纳入低保,提供社会救助。教育部门组织中西部8个省份的35所高校实施了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的项目。高校也普遍对这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给予了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取得了显著进展。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代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部门,向关心、支持、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部门、各地区、各有关方面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奋斗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的位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列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强调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强调要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我们要全面深入地学习领会和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烈需求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我国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相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对于创新型国家的人才需求,大学生不是多了,我们还要继续完成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光荣任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反映在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上,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我们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高校毕业生输送到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多年寒窗苦读,国家培养,家庭倾力支持,每个学生身后都有一个充满期盼的家庭。如果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情绪,还会给毕业生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负担,会诱发各种矛盾和问题。 第三,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高等教育发展链条中处于关键位置,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意识,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当作学校发展的重点问题,当作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切实把“一把手”工程落实到位。特别要强调的是,一些就业率还比较低的学校,老百姓往往也就会认为是办学质量比较低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就业工作还需要大力加强和改进,这些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更要亲自抓,要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赶紧扭转被动局面,否则,这样的学校是没有前途的。同志们要充满感情地抓就业工作,要负责任地抓好就业工作,努力做到:对毕业生极端的热忱,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极端地负责任。 三、全力以赴做好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增幅达20%。在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仍然非常突出。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精神,2007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以赴,精心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未来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向。各地和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梳理政策,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探索规律,努力构建长效机制。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18号文件、十四部委8号文件精神,重点落实好代偿助学贷款、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生活补贴、户档迁转、职称评定、权益保障、创业扶持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开发基层公共服务岗位的新机制,加强项目间的政策衔接和适当整合;要加大在资金和编制等方面的条件保障,切实做到组织到位、政策到位、项目到位、保障到位,抓出实效,抓出长效。 (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 要加大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一是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工作体制,尽快健全市、县级毕业生就业领导协调机构;二是要实施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按照中央要求,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支持力度;三是要大力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努力向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公益性岗位和跨国公司服务外包领域等,输送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人才,创造条件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四是要积极培育市场,推进以校园市场为主体,以常设性、区域性、行业性、高校间协作市场为补充,教育、人事、劳动三大市场资源共享,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市场相贯通的市场体系建设。 (三)加快建设和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在新形势下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大系统,加快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对于高校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到基层就业的,要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要尽快健全对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认真做好9月1日起未就业毕业生的失业登记工作,为他们提供职业介绍、培训、就业见习、人事劳动保障代理等系列服务。 (四)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尽快完善高校内部就业工作体系 各高等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高职院校、新办院校要将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好“一把手”工程,完善“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校内就业工作体系。所有高校都必须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调集精兵强将充实工作队伍,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要加快建设素质高、业务精、有爱心、讲奉献的工作队伍,加快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或必选课,积极开发教材,完善课程体系。 (五)完善评估督查机制,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和各级教育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这里要强调几点,一是要完善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定期、全面地开展就业工作评估检查,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表彰,对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整改。二是要切实把就业状况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一级指标,作为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教学评估的核心指标,从2007年起,在教学评估中突出对就业状况的考查,不仅要看就业率,还要看就业工作的举措是否落实;明年检查的重点就是高校就业率的真实性,对就业率作假的高校实行“一票否决”,并把处理结果向全社会公布。三是要深入落实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高校发展的18项工作适度挂钩的制度,2007年要将就业率与年度招生计划适度硬挂钩,坚决调减就业率低的高校和专业的招生名额,及时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四是要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尽快与行业、企业建立一大批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的实习时间;要把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硬任务,确保就业资格准入的相关专业80%以上的毕业生能获得“双证书”。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做好这件事情,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要作为工作重点抓好。2007年要把“双证书”获取率和“双师型”教师数量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 (六)推动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舆论氛围 各地和高校要把就业宣传教育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思想动向,有的放矢地开展就业教育活动;要把教育学生与引导舆论密切结合起来,在媒体上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正面宣传报道,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各地促进就业的经验以及基层创业的先进典型,逐步引导广大毕业生、家长及全社会更新就业观念,营造有益于工作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开展全面服务年活动,把各项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按照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求,2007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要大力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就业工作的理念,满腔热情、精心周到地为毕业生提供各项就业服务,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依托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积极开展网上求职招聘活动 成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是“就业全面服务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建立国家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制度和联合招聘制度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使毕业生就业服务实现跨越的宏伟工程。就业网络联盟将通过联合各大行业部门、主要用人单位和有关高校,采用搜索引擎技术、远程面试技术、网络技术搭建高效便捷的网络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招聘形式和多种方式的信息共享,实现行业部门、高等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网上的直接面对面,使信息发布实时化、网络招聘常年化,使网上就业服务做到“全天候、多功能、广覆盖”,从而逐步改变目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改变人才招聘大会的无序混乱状况,降低求职招聘成本,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用人单位广纳贤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网络联盟将持续地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拓展丰富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希望各部门、各地、各高校切实予以重视,认真统筹,加强协调,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到位,积极动员有关单位参加联盟,积极参与联盟的相关活动。有关主管和承办单位要搞好联盟的建设、发展和运营维护,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广泛收集并及时发布各类相关信息,努力探索信息共享的有效机制。从2007年起,教育系统要把所有教师岗位招聘信息及时上传到就业网络联盟网站。各地要适度整合网络资源,完善信息服务体系。高等学校也要加强就业网的建设和维护,不断丰富网络服务功能。 (二)围绕落实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项目细致做好服务工作 各地和高校要精心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各个项目,广泛开展动员组织工作,持续地关注已经下基层的毕业生,特别要为服务期满的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政府、学校、社会的关心和温暖。 (三)认真细致地做好就业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各地方、部门和高校要主动地把国家和地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信息及时传递给毕业生,帮助毕业生掌握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高等学校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举全校之力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市场。 (四)突出“两个加强”,积极援助就业困难的重点人群 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薄弱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民办高校、新办院校毕业生的服务,加强对经济贫困、身体残疾、长线专业等有求职困难的毕业生的服务。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落实培训、见习等帮扶措施,努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 (五)加强监管,切实维护好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求职安全教育,切实保障毕业生参加招聘活动的安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就业市场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尽快建立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信用档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切实维护好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六)善始善终地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工作,确保校园稳定 高校要把离校前的各项服务做细做实,精心设计毕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隆重举办毕业典礼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倡导学生文明离校;要简化环节、方便快捷地为毕业生办理派遣等手续,善始善终地做好服务工作。尤其要强调的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学生因就业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形成不稳定因素,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化解矛盾。 2007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展开,各地、各高校要立即行动起来,按照本次会议精神,抓紧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前进,切实使毕业生得到较完善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