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并勉励当代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习近平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中国社科院2012年《社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08年大学生失业率为9.1%,2010年为12%,2011年为17.5%,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数十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高校扩招影响。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此后,人数迭创新高,到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再一次刷新纪录。
除此之外,还有高校、社会、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大学生本身的原因。可以说,多种主客观原因加剧大学生就业难。从客观上讲,主要是教育结构与产业需求间的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从主观上讲,一些学生期望过高,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人生定位不准确,加之缺乏就业培训机会和求职技巧,使他们的就业平添不少变数。
今年是大学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年,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内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加之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摆脱就业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前,国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先后出台了诸如“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以鼓励大学生多方式就业。我国的一些地区实行了大学生“进农村、下基层”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破解就业难题,大学生面临新旧就业观念的冲击碰撞和人生价值的重新定向。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位置上,发挥自身优势,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须知学历不等于能力。越是学历高就越要到基层一线去、到能够锻炼自己的地方去、到人才缺乏的地方去。大学生需要主动转变就业观念,克服一门心思想到大企业、大机关、大单位去就业,不愿到小企业、基层去就业的想法。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是关系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协调各方面的综合措施。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包括加强和高校的信息沟通,搭建平台促进大学与用人单位间的信赖、合作关系和信息交换。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指导。
其次,高校应建立完备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有效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是支持青年创业,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优惠政策。二是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三是加强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沟通,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提供完整的信息,实现高校就业服务于社会。
再次,社会用人单位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锻炼机会,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匹配质量。用人单位要乐于接受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实习,使之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及单位管理情况,并根据实习表现决定为优秀者提供就业机会。(黄兴华 作者为新华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