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结硕果,桃李竞芬芳:我校2024届毕业生考研再创佳绩

发布日期:2024-06-05
分享:

     本网讯(通讯员:刘晓蓉)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念,通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过程等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2024届本科毕业生共有405人通过国家分数线,276人被全国各大高校录取,录取率高达68.15%。20名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985、211、“双一流”高校录取。

    这些优异成绩的获得,既是考研学子奋勇拼搏、勤学苦干的结果,也是学校注重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考研升学工作,把学生考研工作作为学校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等多方联动,多措并举、通力协作,从考研启蒙到考研择校再到考研面试调剂指导,对考研学子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合理可行的考研目标。

全程陪伴,提升服务质量

     城市建设学院2024届共有38名同学被合肥工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录取。学院在考研工作中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升考研率和学生的考研质量。首先,构建“三导师制”全程指导体系,强化城建学子考研意识。从新生入校开始实施“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导师”的“三导师制”培养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认知、学习动力和奋斗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和变化,实施阶段性指导。其次,实施“三位一体”考研服务体系,助力城建学子“研”途无忧。学院建立了“辅导员宣传动员、专业老师指导辅导、学院行政部门后勤服务”的“三位一体”考研服务体系,明确了“报考——复习——考试——复试——调剂”全过程全方位指导方针。同时,全力打通考研复试“最后一公里”,初试成绩发布后,辅导员持续为学生提供考研复试和调剂的信息推送服务。学院精准统计初试过线同学信息和部分同学的调剂意向,各系召开考研复试指导交流会,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为学院考研学子进行考研复试和调剂经验交流答疑。专业教师搜集院校的考研调剂信息,为初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提供二次升学读研的机会,全方位共筑学子“深造梦”。

 

同向发力,营造学习氛围

    为做好2024届毕业生考研工作,商学院领导力量、学工人员和专任教师同向发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首先,做实做细学生考研动员引导、精准指导、分类辅导、支持服务等工作,全程、全方位开展考研服务工作;各系召开考研复试指导交流会,各系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为学院考研学子进行考研复试和调剂经验交流答疑。此外,我校还设置了考研自习室,为考研学生提供学习场地;同时,通过设置考研录取奖励办法、举办考研表彰大会、张贴考研光荣榜等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考研风气;今年,来自物流管理专业的陈小桐和屠后雪两位同学,既是室友也是研友,备考期间,两人更是形影不离,互帮互助,最终成功“上岸”了同一所高校——上海海事大学,并同时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录取。

 

多措并举,指导精准有力

    药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今年共有62名同学被南京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录取,考研录取比例全校第一。首先,院长负责,整合资源。药学院一把手亲自抓考研工作,将考研纳入教师考核,另积极邀请安中医、安医大等招考院校专家开展宣讲。其次,贴心服务、温馨助考。开放两个药学院考研自习室专供考研学生使用,教学楼楼道内放置椅子专供考研学生背书用,举办考前誓师动员大会,赠送定制考试袋为学生鼓劲等。同时,朋辈引领、学业指导。辅导员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节假日慰问备考学生;通过“药学院研究生校友工作群”,开展考生传帮带的特色工作,有利于研友经验分享、联系导师、寻找考研资料等等。 药学院每年及时分析考研典型事迹总结相关工作经验,经过全院师生多年共同努力,目前药学院已形成良好学风和浓厚考研氛围。同学们比学赶超,考研方面连续多年取得佳绩。

 

用心用情榜样传递力量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为考研学子提供专属考研自习室,开展考前冲刺指导动员会,为考研学子送出考研上岸礼包,多次深入考研学生群体用心指导、用情慰问,用心用情助力考研学子奋力追梦。

     今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2024届毕业生赵雨婷,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继2023届毕业生相强宇之后第二位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子。她的成功,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老师、学院的关心支持,尤其是辅导员陈红老师在备考全过程中提供的引导和心理疏导。学院积极选树“上岸”典型,为在校生树立良好榜样,并提供良好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极大地增强了考研学子的信心。

 

      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提前谋划,科学研判、积极探索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四有”理念、“精智”服务构筑就业工作体系。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成效显著,就业率、升学率和就业质量连年提升,就业满意度、美誉度持续高位,向地方输送了大批符合市场需求和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审核:芮萍   编辑:靳荟民)